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技术可能与出生缺陷风险存在微妙关联,而这背后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
2012年4月,《生育与不育》期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南京医科大学团队整合了46项研究数据,发现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婴儿出生缺陷风险比自然受孕婴儿高出37%。这一研究覆盖了超过12.4万名儿童,为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十三年过去了,这个领域的争议与研究仍在持续。2023年12月,《柳叶刀-区域健康》发布的一项中国研究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婴儿在1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达到13.9%,而自然受孕组为7.0%。这些数据表明,尽管试管婴儿技术不断进步,但出生缺陷问题依然是医学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试管婴儿技术自1978年首次成功应用以来,已在全球帮助诞生了超过800万婴儿,其中中国就有约400万。这项技术为无数不孕家庭带来了希望,但其安全性问题始终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南京医科大学团队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常规试管婴儿技术(IVF)还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其出生缺陷风险没有显著差异。这一风险的绝对数值值得关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自然受孕婴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3%。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将这一概率提升至约4%,相当于每100名试管婴儿中增加1例出生缺陷。这种风险增加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生殖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关于风险根源的争论至今未有定论。麦吉尔大学教授威廉·巴凯特指出,可能的原因有三个:不孕夫妇本身的生理状况可能是首要因素;试管婴儿技术本身的操作过程可能带来影响;试管婴儿可能接受了更严格的医学监测,使得更多细微缺陷被及时发现。2021年发表在《BMJ开放版》上的北京出生人口队列研究给出了新的视角。该研究发现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在产前诊断时为2.2%,而自然受孕婴儿为1.2%。到孩子1岁时,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在35岁以下单胎分娩的母亲中,试管婴儿技术与出生缺陷风险的相关性尤为明显。《柳叶刀-区域健康》发表的江苏队列研究采用了更严格的随访机制,从孕早期开始追踪至孩子1岁。结果显示,在调整了产妇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因素后,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婴儿在产检时出生缺陷风险是自然受孕婴儿的2.1倍。不同不孕原因对出生缺陷风险的影响也不相同。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障碍、盆腔或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甲状腺因素导致的不孕以及精子障碍等情况,其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风险较高。而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试管婴儿女性所生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在出生缺陷方面差异不显著。技术方案的选择也可能影响风险水平。江苏队列研究发现,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和微刺激方案的试管婴儿出生缺陷患病率有所增加。这提示我们,特定的促排卵方案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同影响。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演进,第三代技术(PGT)已经能够在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学诊断,筛选出无致病基因的胚胎。这项技术为有遗传病风险的夫妇提供了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指出,即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增加,但绝对危险度仍然较低。这意味着对于许多不孕夫妇来说,试管婴儿技术仍然是实现生育梦想的可行选择。面对这些发现,医学界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专家呼吁加强对试管婴儿儿童的长期健康监测,并进一步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案。随着基因技术和胚胎筛选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对于考虑试管婴儿技术的家庭,专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尽可能进行单胚胎移植以降低多胎妊娠风险,并重视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同时,保持理性态度,理解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做出明智决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试管婴儿技术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到2100年,预计全球将有4亿人口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未来人口质量,推动着医学界不断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辅助生殖方案。